青大首页|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从康复医学到康复科学——康复科学学科体系的建立

2017年02月28日 14:41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服务和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康复学科和康复服务开始逐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康复服务的需求者主要是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研究和发展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随着残疾人事业的逐步发展,康复服务作为医疗服务的一个分支,得到了高度重视和不断发展。特殊教育学作为康复服务的重要手段和教育服务的一个分支,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长足发展。


      但是,康复和康复服务始终没有摆脱医学和医疗服务的束缚,没有发展成为健康服务领域与医学和医疗服务并列独立存在的学科体系和服务体系,仍然依附于医学和医疗服务;相对于教育功能和教育效果来说,康复功能和康复效果更加凸显的特殊教育学和特殊教育服务始终没有摆脱教育学和教育服务的束缚,没有发展成为健康服务领域与医学和医疗服务并列独立存在的学科体系和服务体系,仍然依附于教育学和教育服务。
 
      康复学科源于医学学科,康复服务源于医疗服务,属于康复医学研究范畴的观点普遍被学术界接受;残疾人联合会(简称残联)主推的“聋儿语训”康复服务项目的发展和推进,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认为康复学科和康复服务不仅仅与医学和医疗服务有关,还涉及到特殊教育学和教育服务的知识和技术,提出“医教结合”的观点;随后学术界提出,康复服务大致分为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四大类别。也有学者提出,现代康复具有三大康复措施,即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和辅助技术学。

      2013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残疾报告》最新定义康复:帮助经历着或可能经历残疾的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取得并维持最佳功能状态的一系列措施。
 
      学术界对康复服务的知识和技术研究比较多,科技含量比较高,对康复学科建设和康复服务的管理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对康复学科的研究还停留在康复医学的范畴。由政府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分别主导的康复医学和特殊教育学受医学和教育学的束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发展;残联主导的医教结合与非医非教融合的探索和实践,没有很好的总结和提升,社会组织的探索和实践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因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瓶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制约、薪酬待遇偏低,以及康复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遇到的困难等多种原因,残联多年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的康复学科人才出现大量流失。
\
      面向功能和残疾提供的康复服务离不开生物医学和教育学,生物医学和教育学是基础,仅仅依靠“医疗”和“教育”或“医教结合”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没得医”和“没法教”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说明“生物医学”和“教育学”都是有局限性的。当前,康复服务从传统的医学模式逐步发展演变成现代综合模式,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国际社会崇尚的“平等、参与、共享”的公益理念。
 
      功能障碍和残疾问题的研究机构及服务机构已经从依托医科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逐步转变为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医学、教育、文化艺术、人文和公共管理学院,仅仅依靠一群医师来研究解决功能和残疾问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多年的实践证明,解决功能和残疾问题,必须综合运用生物医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环境学、人类学、人口学、心理学、体育学、运动学、统计学、信息学、音乐、舞蹈、美术、社会工作、机械、电子、材料、工程等多学科,遵循“全生涯规划、多学科整合、配资源均衡、全方位服务”的原则,探索和尝试解决残疾问题。由于康复学科和康复服务的知识和技术散落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之中,所以,康复学科至今仍然没有形成具有完整知识体系的独立学科体系,康复服务也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
 
      为了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应该从康复学科建设入手,从源头上找到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笔者认为,康复学科和康复服务涉及多学科、多行业、多部门。引入联合国发布的《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先进理念,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简称ICF系统)的理论框架,采用学科整合、行业整合、部门整合等资源整合的方法,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在国内学术界提出,康复已经具备发展成为具有完整、独立知识体系与医学科学并列的“康复科学”的条件,康复服务可以发展成为健康服务领域与医疗服务并列的两大健康服务体系之一。
\
      康复和医疗是健康问题的两个方面,康复服务是大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物理医学到康复医学,从普通教育学到特殊教育学,从“医教结合”到“医教结合+”,不断融入许多“非医学”和“非教育学”的其他学科,非医学和非教育学的其他相关学科比例在不断上升,相反,康复科学的生物医学属性逐步改变,生物医学的份量和主导地位逐渐减轻,康复科学发展演变成新学科的条件基本成熟,康复科学呼之欲出。
 
      目前,康复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学位、多职称、多职业、多行业,各自为阵,资源浪费、呈现出无序发展状况,急需政府来主导、规划、整合康复资源。传统的康复仍然属于医学或者康复医学范畴,不利于“非医学”学科的介入;在医疗改革产业化、商业化和医疗行业强势扩张的大背景下,过度医疗普遍和医疗资源浪费,医院越建越大,越建越豪华。以生物医学为基础、严重依附于生物医学的康复能否摆脱医学的束缚;以教育学为基础,严重依附于教育学的特殊教育学能否摆脱教育学的束缚,关键看政界和学界的态度。康复要另起炉灶,另立门户,整合资源,独立发展,快速发展,政界和学界要达成共识。
\
      依据ICF系统理论框架,借鉴先进发达国家有关健康和康复领域学科建设的国际经验,选择并依托高等学校,把高等院校涉及功能、残疾与健康的学科进行整合,创建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全新的学科,即康复科学,组建一种全新的学院,即康复科学学院(系),进而兴办一所全新的大学,即康复大学,培养与大健康理念相适应、有别于生物医学(临床执业医师)的康复科学专门人才(临床执业康复师)。
 
      康复科学已经跳出生物医学和教育学范畴,发展成为以生物医学和教育学相结合为基础,多学科交叉整合、多技术手段并用的新兴学科,但并不排斥生物医学。把生物医学领域的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物理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公共卫生学、营养学和护理学,教育学领域的特殊教育学、教育康复学、运动损伤康复学和工程学领域的假肢矫形工程学划归康复科学,构成康复科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并融入其他相关学科,形成康复科学体系。
 
      借鉴2011年艺术学从文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第13个学科的成功经验,在中国高等院校13个学科(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军事学11、管理学12和艺术学13)的基础上,多学科交叉整合,逐步将康复科学发展成为门类齐全、专业完整,具有独立知识体系的第14个学科,即康复科学14。康复科学由基础康复学、医疗康复学、教育康复学、职业康复学、社会康复学、工程康复学、文体康复学和康复管理学等8大门类若干专业构成,其学科内涵和知识体系见下表。
\
      虽然目前在中国高等院校的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目录中找不到具有大康复理念、多学科交叉整合独立的康复科学,但是,康复科学客观存在。从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层面来看,康复科学起源于临床医学、物理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萌芽于康复治疗学,发展于特殊教育学、康复工程学、体育学和心理学,成型于以康复医学与特殊教育学相结合为核心基础,融入非医学非教育学其他相关学科有机整合。从康复医学到康复科学,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质的变化。残联成为康复科学学科创建的倡导者、推动者、建设者,推动全国综合性大学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办学,普遍建立康复科学学院。
 
      在政府的主导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制定《康复科学学科建设与康复科学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6年)》。以大学专科(康复治疗技术学)、本科(康复治疗学)为起点,设立康复学学士,逐步设立康复学硕士、康复学博士学位制度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康复科学学科建设和康复科学人才培养必须依托高等院校,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必须依靠康复中心这个执业平台,康复中心是高等院校康复科学学院附属教学科研基地。两者紧密结合,协同推进,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上一条:青岛:医养结合六种模式成全国范本 下一条:国家级康复大学将建立

关闭